在 2023 年末的随笔
从某天的一个晚上开始,我就在想,相较于每年的流水账,深入探讨一些话题会不会好一点。于是,这篇文章被称为「随笔」。
先说说友情和周围的人。
一段好的友情不会让自己变成一座孤岛,让其他朋友与你远去。可是,当我真的陷入如此关系中时,还是会不知所措。
你说,「小圈子」是会必然存在的吗?必然。
当我和某一些人关系越来越近时,是否就意味着我和其他有关系的人疏远了?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必须被动地承认,因为人的全部精力是有限的。
承认了以上两点之后,会发现,我以前社交除了某些被动的机遇之外,归根结底完全是一个「小圈子」切换的过程,而大部分普通人其实也和我一样。
所以,既然不能消除「小圈子」,我在之后的日子里就已尽量将我所在的「小圈子」保持开放——不主动拉人进「小圈子」,也不主动排挤任何一个谁。「开放的小圈子」,很怪吧,但这其实在各个国家的邦交中充分体现——各国实际上都主动被动地组成了一个个「小圈子」,却又想对其他国家保持开放。
但这会产生新的问题:我好像和谁关系都不会太好。虽然,大部分情况下,这都会是其他人的社交理念与我不一致而造成的(双方都无主观过错),但是,必须承认,我的这种人格还是存在问题。
从人格推出,这里其实又形成了一个矛盾性的问题:我只是普通人,需要依靠他人的力量,但是,我理想中的社交关系却被迫让我成为「上帝视角」中的一人——与他人而言之为「看客」。
这很麻烦,也让我很累,暂时不知道该怎么办。可能哪一天我死了,就是因为这种心理悖论造成的。
再说说我的家乡和原生家庭。希望读者不要借这一点进行攻击就好,我自己知道。
虽然我很希望我的感觉是错的,但是我深刻认识到,家乡那个小县城的经济已经死了,从疫情之后就死了。这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和与上海的联系上。
大家似乎都维持着五年前的生活方式,如移动互联网刚刚发展那般。一些具象的描述方式是,这里的外卖还真是最初的「堂食外带」,而不存在外卖厨房之类的东西。就这一点来看,不算什么坏处,问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整个停在了以前,以至于我回去的时候,有种时空倒流的感觉。
全国的城乡差距可能都在被拉大,但我没想到狭义的长三角也可以有这么大的差距。还是感到很心疼,想做点什么,或者再也不要让我看到。
还有的话题是关于为谁而活,但是我实在没能力写下去了。
沉重的话题到此结束,来谈谈比较轻松的话题。
本以为这一年的我毫无变化,但是翻看 Google Photos,却又猛然发现自己变了好多。除了一些内心的变化,从外在看,应该就是对摄影和铁道的兴趣加深。
不知道是不是一种群体的偏见,我们这类人就是会对摄影感兴趣——更准确地来说,从小对电子产品感兴趣的人们。
选择 LUMIX S5II 作为我的第一台入门设备还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,在同等价位下几乎给了能给的所有东西,对焦也比上一代进步很多,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够用。但是现在回想来,也许第一台入门设备不用如此看重纸面参数,以「更易出片」为直接目标进行选购也是另一个可行途径。
我开始越来越相信,摄影是一种艺术表达,这是相机和手机的一个本质区别。除了你当下的构图,后期的手动修图亦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。如此,你产出的图片,不只是记录这个世界,更是对你当时心境的描绘。
另一方面是铁道和交通。
这一年,打卡了与铁道有关的地方,考取了驾照,对此的兴趣也步步高涨。这会是我一辈子的兴趣所在吗,我不知道。
在为这篇文章做结的时候,还在考虑要不要删掉之前的随笔部分。如果不删的话,这算是一种「和解」吗?不,根本不能算,无论输出这些文字与否,现实似乎都不能改变。
所以,不要谎言,我要面对现实的复杂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