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th.fish

鱼类观测研究所

我与嘉善高级中学的 1081 天

发布于 # 随笔

于是呢,还是要记录一下我与善高的这段日子,以防,记忆逐渐淡化。

学业

技术

浙江大概是全国唯一将「技术」作为高考科目的省,但其现状依旧囿于应试教育的「牢笼」之中。以信息技术举例,高中三年的实质性知识仅仅是冒泡排序、选择排序和对分查找,而题目却千奇古怪,以致有很大一部分应试的比例存在,而不需要你对算法有真正的了解。

从小积累下来的计算机知识和对此类事物的兴趣,让我在这门课上的体验还算是愉快。在高二上将新知识学完之后,每天的作业基本就是试卷和练习,从而在高三形成「肌肉记忆」。

我们也是使用 Visual Basic 的最后一届,下一届则是 Python。难度应该会有所提高,但希望不要再像这样死板应试了吧。

AP 班

我们貌似是有提前招生考试的最后一届了。高二的时候,看到隔壁教学楼刚来的初中生们,还在感慨时间飞逝,转眼间也就又过去了一年,真快。

当初的提前招生内容多是奥赛和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,个人而言没对高中生活有什么帮助。不过,为此,各个初中应该还是专门设置了「培优班」,在周六教授这些超纲内容。对于我和周围的一些同学来说,在当时,逃课是一种乐此不疲并且本身能视为乐趣的一种活动,可以之后放在另外的文章讲讲。

活动

留学交流

高一时候的活动了,也是最后一次。后来因为疫情的爆发,显然没有去成。但是,应该为我以后的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铺垫。

记得在提及「原子」之类的概念时,他们都会说不知道,似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们的教育有多「卷」。在校外远看夜晚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时,他们问我: “What are they doing?”,其实也算是在意料之中,但对当时的我还是冲击巨大的。

研学

研学也因疫情而极度缩水。刚来善高的时候就听过学长对我们描绘的南京之旅,但是,经历的却是高一的绍兴、高二的嘉善周边游和高三的云澜湾。

绍兴参观的地点有鲁迅故居、柯岩风景区、绍兴酒文化博物馆——统统不感兴趣。唯一可以提的是当晚偷偷点的外卖,和鲁迅故居「走私」的星巴克。不在于食物本身,这种体验是在高中之后很难追求到的。

高二和高三的经历似乎就更显暗淡了。几乎都是昏昏沉沉的一天,没有什么记忆。

一些地点

食堂

当初进善高的时候,可以说善高的伙食是一个大跃进,相比之前初中的伙食,但是也在一年不如一年地开倒车。可能是因为吃厌了的关系,总觉得越来越不好吃了。

应该是高三开始实行的点餐制度,从那之后,真正的盖浇饭就「销声匿迹」,取而代之的是更贵且浇头更少的盖浇饭。每天晚餐的饭团也是在这个时候消失的,取而代之为星期二专供的紫菜包饭。

天文台

高一的时候似乎是有天文社的招新,当时参加的人很多,我也第一次能从楼梯上去,得以见到天文台内景。里面全是灰,楼梯也生锈了,看起来根本没人用,真正在用的是楼下的一排天文望远镜。

高三挂横幅的时候也上去过一次,~~差点被抓到,~~算是故地重返,依旧没有什么改变。果然还是名存实亡啊。

图书馆

很难不说善高的图书馆不丰富,起码,你可以找到足够多的日本文学。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丰富了高中单调的生活,也为我之后的阅读取向铺平道路。图书馆应该有三本《挪威的森林》,有一本无论如何都应该借到手看看,上面有前几届学长的表白与情话,当然还包括我的(你猜是哪个?)。

一次最多借两本,一共最多借五本,理论上的限制是一个月,但其实超过了也不会怎么样,所以放心看就好。

实验楼地下室

一天晚自习和同学偶然发现的,因为刚下过雨,所以还有积水。后来去看就是锁着的,听前辈说是化学准备间,但看起来很阴森,到现在都没能进去。

选修教室

很多有意思的涂鸦都能在这里找到,其中不乏「专业」水准的作品,大家真是多才多艺。特别是这个,很棒!

后门的墙

经常在这里拿外卖。同时,也是个表白墙。

上面有「非官方」小卖部的电话,可以买可乐之类的「违禁品」。

外卖需要从有防盗网的墙上拿下来,或者让外卖员用竹竿吊进来。记得有一次不小心把别人的外卖从墙上弹下去了,挺不好意思的。

实践楼的小花园

或许在校的很多人都看过这个地方,但真正上去的没几个吧。建议可以找一天晚自习溜过去,别被老师发现就行。

Episode

夏日午后的数学课

初三的时候就被「高级中学」有空调而吸引过来,而现在,似乎每所学校都有了。随空调带来印象最深的体验当然就是夏日午后的数学课:刚刚睡醒的你听着老师讲课,却望向窗外湛蓝的天空、网格分布的空调外机,能听到此起彼伏的蝉鸣。

如果没有亲身体会,很难感觉到,这是语言难以描述的。很可惜,也只是在高二体验过几次,以后就没有感觉了。

外卖的进化历程

外卖据点主要是三个:体育馆侧门、后门、篮球场;分别在不同时期使用,像游击战。

高一并没有了解到外卖,直到前辈们将他们的外卖卡片「传」给我们……还记得第一次外卖是在后门拿的,「人生地不熟」,还是很紧张。

后来,就轻车熟路多了,但是,和我一样轻车熟路的也就更多了。直到有一次年级大会,年级部主任明确重申「最近外卖现象猖獗,严抓严打」这才稍微平息。不过,很快年级部的计划就泡汤了,学生们和保安打着时间差,在三个地点「辗转反侧」,这大概也是点外卖中最有意思的一段经历。

其实保安也是听从上级要求,实在不想管了就和我们说:「人别去得太多,别让监控看见。」大家相视一笑,从此点外卖的人又逐渐多起来。

再到了下个学期,学校直接把体育馆侧门用铁皮封了,于是,后门又成了主要据点。直到现在,学校还没有新的打击外卖行动出现,希望这是一种平衡的表现。

点外卖的方式也是变化的。我们是第一届明确不能带手机的学生,所以在一开始就用电话点。第一次运动会,大概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用手机点外卖的时候。而到了高三,就基本是用手机点了。不需要问为什么又可以带手机了,问就是你来就知道。

皮划艇策划

非常有意思的是,学校侧门的河是不设围墙的,而类似于码头的存在。「严抓严打」期间,同学们就想到,能不能购置皮划艇划到对岸拿外卖。

这条河水流速度不快,而河道也不宽,可行度其实很高。而后来了解到,其实在我们前几届就已经有类似的策划了,但最后都没有付诸实践。当然,鉴于「严抓严打」没过多久就泡汤了,自然我们的计划最后也没有实行。

尾声

还有很多想写的东西,但都因为缺乏素材没法在这呈现,同时,也还有很多未能用上的素材,为此感到遗憾。晚自习的晚霞、高考前的喊楼,大概都是这辈子没法完全忘却的。

身在当中的时候,确实感觉很痛苦。同样地,现在也不忍看到当代高中生的生活,太痛苦了,不是吗?但是呢,就仅仅是想着这些有意思的片段吧。无论如何,向前看。

就,只能从这里开始,说一声不舍的再见了吧。再见,善高。